【导读】当历史进入新千年,我们展望未来,中国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水利现代化,水利现代化将为中国的腾飞保驾护航。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形象地描绘了黄河那波涛汹涌、恢宏磅礴的气势,而这壮丽描述的背后是一部数千年中华民族与水共舞、兴修水利的奋斗史,其中饱含着辉煌与艰辛。当历史进入新千年,我们展望未来,中国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水利现代化,水利现代化将为中国的腾飞保驾护航。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水利作为一个信息密集化行业,水利信息化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水利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和重要内容。水利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和发展整个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实现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是水利信息化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而所谓水利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和水事处理的效率和效能。
由于水利一直是国家的基础性行业,发挥的主要是社会公益方面的作用,很难给IT厂商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水利行业的信息化涉及到天文地理等诸多方面,使得一般的IT厂商望而却步,因此水利行业的信息化很难像金融、电信等行业一样受到IT厂商的重视。然而,这种情况随着近年来我国水利部提出并开始实施水利信息化建设而发生变化,国家对水利信息化的重视和投资已经引起了众多IT厂商的兴趣,水利行业的信息化正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而对于那些IT厂商来说则意味着巨大的商机。
水利信息化现状
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起步很早,曾一度领先于其他行业,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表现在微电子、通信、计算机及网络等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各种水利基础信息的遥感、遥测以及信息的快速传输和处理。然而,相比其他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水利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没有形成统一指挥和建设的机制,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没有形成总体建设的有序性。二是对水利信息化投入不足。正如前面所说的,由于没有IT厂商的协助,仅仅依靠国家财政的投入使得信息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信息源开发严重不足,信息采集和传输手段普遍落后,至今还没有形成完备的覆盖全行业的信息网络。三是全国性水利公用信息平台还未建成,水利信息化建设中低水平重复开发和重复建设问题仍很突出,规划和管理水平不能适应信息化的需要,信息化队伍的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水利信息化建设标准先行
俗话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要想解决水利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确立水利信息化的标准问题。只有建立了统一的标准,才能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开发建设,有效地降低开发费用,为信息化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保证,从而达到最终的资源共享,推动水利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当前,水利信息化越来越依赖电信应用,而且水利部门自己根据目前的业务类型想出了几种具有前途的应用形式,包括:第一是防汛通信车的需求;第二是短信应用;第三种应用是移动信息的采集;第四是决策和应急信息采集。但是从目前的情况进行分析,完全依靠水利部门自己来制定标准并进行运作还十分困难,这就需要运营商和IT厂商的加入来共同制定标准,结合实际情况,推出满足需要的“全方位解决方案。”我们说,未来的竞争就是标准的竞争,谁掌握了游戏规则谁就掌握主动权。一旦水利信息标准化的过程取得成功,那么掌握信息化标准的厂商将获得对整个行业的“话语权”,就如同Windows之于操作系统,Intel之于电脑芯片,在中国水利这一广阔的市场上,它所获得的利益将不可估量,因此IT厂商有足够的动力协助水利部门共同谋求发展。
IT厂商的舞台
不可否认,我国的水利信息化水平不高而且问题重重,但是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不正说明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市场存在着巨大的上升空间,可以为众多IT厂商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吗?而事实正是如此,除了制定水利信息化标准,IT厂商还大有用武之地。水利信息化建设涉及范围广泛、内容复杂,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基础信息系统的建设、数据库的建设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水利基础信息系统是为防汛抗旱、政务、水资源管理、水质监测、水土保持等各种水利应用提供的统一传输平台。目前,水利网络建设主要集中在地区水利信息网络建设和完善各单位部门网。我们的目标是建立全国范围内的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和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传递与交流,在此基础上形成总体管理和控制。因此基础信息系统建设必须具有可靠性与稳定性、灵活的扩展性、安全性、可管理性、经济性与合理性。IT厂商可以依赖自